无应答_◎消失的TA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   ◎消失的TA (第2/3页)

一种缺陷,不过它在参与性格塑造过程中,有一些额外表现——更追求物质、更渴望获得认可、更注重利益、更缺乏安全感、更注重他人反应。

    有“物化”特征的人会把“我”更容易和其他人、事、物进行价值比对,并分辨利害价值。

    性格“物化”不仅仅来自疼痛教育,在我看来任何性格特征的显化都是家族精神性遗传,是家族生存精神打在族人身上的烙印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“物化”是“性格物化”的必要前提,当一个人有了把“我”和其他人、事、物进行价值比对的性格特征之后——人的性格不是固定的,而是在不同环境里会产生不同的性格,在绝大多数人的认知里,所有的不同性格都是“我”,是整体,但有物化特征的人则不这样认为。

    她们会陷入“谁才是我”的困苦当中,从而在认知层面区分出不是完整的“自我”,并且以不同环境里不同性格为“界”区分。

    这个过程可理解为“自我分化”“性格分化”,倘若把分化出来的部分赋予了人性、物性、兽性,那么就出现了“性格物化”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人的性格变化本质是适配不同环境的“生存策略”,有点类似乌贼在不同环境中体表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